多媒體康復訓練系統 RH-SZLD-QJHD-B
產品介紹
通過自主控制的肢體被動康復運動功能訓練,抑制異常、原始的反射活動,改善運動模式,重建正常的運動模式,同時加強較弱肌肉力量訓練,從而達到防治并發癥,減少后遺癥,有效改善全身各部位協調性和平衡控制能力,調整心理狀態,促進功能恢復,充分發揮殘余功能以爭取生活自理、回歸社會。
訓練模式是以健側肢體帶動患側,健側肢體做主動訓練,患側肢體被動訓練,患側的驅動力來自于患者自己的健側運動, 改善肌肉、骨骼、韌帶等的血液循環和代謝,促進神經肌肉功能,提高肌力、耐力、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,糾正軀體畸形和功能障礙,提高身體素質的一種治療方法。
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過程中,必要的康復訓練是不可缺少的??祻褪悄X卒中患者恢復的重點,但是通過對一些腦卒中患者進行調查發現,有一部分患者對于枯燥的康復訓練帶有抵觸情緒,認為康復過程索然無味、而且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?;颊呷菀桩a生暴躁的情緒,輕者抵觸訓練、重者放棄訓練,讓醫生治療室及家人很難進行下去下一步的治療方案。
四肢聯動功能介紹
座椅旋轉可調節,有3個鎖定部位,左右側各旋轉90度,總共旋轉范圍180度,方便坐輪椅的患者上下;
座椅前后和兩側均有舒適的扶手;且扶手可折疊,方便病人轉移;
座椅前后可移動;
智能情景互動功能介紹
顯示界面:計算機虛擬環境 55寸飛利浦液晶顯示屏
軟件系統:智能識別、患者個人數據庫、自動記錄信息訓練,
訓練模式:多種游戲可供選擇,視覺、語音智能反饋。
同時支持10臺設備同屏游戲,以多人同屏競技的方式提高患者在訓練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,一改枯燥無味的訓練方式。
所有登陸系統的用戶,系統都會為其建檔,建檔之后,該用戶的歷史紀錄會被統計和收錄在系統中。醫生可以據此診斷和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,患者則可以看到歷史紀錄的變化。
本系統為醫生與患者提供了打印功能。因此患者可以根據運動的情況與醫生的病例診斷情況進行打印,再將這些匯總給專家醫生來進行診療分析。
臨床作用
可解決偏癱或截癱患者零肌力的早期主動康復訓練;
訓練者可自主選擇體重、步頻和步速;
可用上肢帶動下肢,健側帶動患側,一肢帶動三肢;
手部握套可幫助上肢零肌力的患者在運動時保持抓握位;
扶手長度可以調節,可滿足早期患者上肢不同關節活動范圍的屈伸訓練;
用自身的肢體帶動運動,安全的主動運動,保證患者的訓練安全,不會引起痙攣,并可加快本體感覺的恢復;
通過四肢聯動的運動模式提高患者自信心;
通過情景互動游戲反饋訓練模式提高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性、趣味性,從而使患者訓練成果的提升與恢復健康的速度。
上肢是伸夠的運動模式,下肢是蹬踏的運動模式,有利于腦卒中患者重建運動程序;
防滑減震腳踏板,腳底緩沖、四周和腳跟增高保護以及固定雙腳的綁腳帶,確?;颊咻p松安全蹬踏,
髖膝腿部支撐架矯正器可以有效避免膝過伸和髖外旋的發生。
因上下肢協調聯動,可增強腰背的肌力,恢復軀干的穩定性;
早期的協調性運動可增強軀干早期平衡的控制能力;
為偏癱和截癱病人提供了早期的有氧訓練;
可抗阻調節,可做節律性的力量訓練,增強上下肢的肌肉力量。
可用上肢帶動下肢,健側帶動患側,一肢帶動三肢
上肢是伸縮的運動模式,鍛煉手臂原動機和拮抗肌群的協調能力
下肢是蹬踏的運動模式,模擬日常步行,鍛煉正常步行所需的臀大肌、臀中肌、髖關節屈肌、脛前肌、腓腸肌等肌力。
上下肢協調聯動,可增強腰背的肌力,恢復軀干的穩定性
可幫助病人做早期功能性動作的主動運動訓練
填補零肌力神經康復主動運動空白
訓練特點
阻力10級可調,可做節律性的力量訓練,增強上下肢的肌肉力量
早期的協調性的運動可增強軀干早期平衡的控制能力
為偏癱和截癱病人提供了早期的有氧訓練
髖膝關節腿部支撐系統帶動零肌力患側在下肢屈伸運動伸直位時,防止膝過伸的發生和避免了下肢不穩定的偏斜。
手部握套可幫助上肢零肌力的患者在運動時保持抓握位,扶手長度可以調節,可滿足早期患者上肢不同關節活動范圍的屈伸訓練。
自身的肢體帶動運動,安全的主動運動,保證患者的訓練安全,不會引起痙攣,并可加快本體感覺的恢復。